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十一·五”本科专业建设规划与本科专业评估指标

编辑:admin 时间:2010-05-10 点击数:

2008年教学工作会议系列文件之七

江西理工大学

“十一·五”本科专业建设规划与本科专业评估指标

会议讨论稿

为加强对专业申报的引导,合理优化专业结构,完善对各专业办学水平的监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江西理工大学“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江西理工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特制订本规划与评估办法。

一、本科专业建设规划

(一)本科专业设立与调整,应遵循以下思路与原则

按照“优化结构、适度发展、加强建设、强化特色、形成优势”的思路进行专业的调整、增设、建设工作。

新设本科专业应遵循下列原则:

1、专业建设规划要与学校发展整体规划相一致的原则。

2、增设专业目录名称要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相吻合的原则。

3、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与办学条件之间,应遵循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

4、专业结构、布局、规模要与质量、效益同步发展的原则。

5、专业应是有需求、有特色,要有一定超前性原则。

(二)新设本科专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学校及主管部门批准的发展规划,有5年以上稳定的人才需求并提出论证报告,计划招生规模一般不少于60/年,开始招生数不低于30/(艺术、体育、语言类专业除外),并逐年增加招生人数,保证办学效益。

2、一般应与学校已有专业之间有相互支持关系,以形成优势和特色,制订出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符合《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

3、能配备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包括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教师配备原则上应符合《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第七条之规定。有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图书资料等必需的办学基本条件。

(三)本科专业建设依据

目前,学校共有53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省级品牌专业16个,已经形成以工为主,理、管、文、法、经、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采、选、冶、机电为主要优势学科的专业结构。今后学校将按照“突出优势、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逐步形成资源与环境、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建筑与测绘、信息与计算机、经济与管理、理学学科、人文科学等八大学科群配合和加强硕士学科专业点建设,保持和发扬工科优势及特色,加强理学和管理学学科建设,发展经济学科,建设有特色的文法学科。按照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到2010年,学校总规模达到4.24.3万人,即校本部1.71.8万人(其中研究生1500人、本科生1.61.7万人),应科院约1万人,成教、高职约1.5万人,据此,设置本科专业6065个,其中招生专业5560个,把我校建成江西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理工大学。

(四)本科专业建设规划

1、已有本科专业及分析

1 我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一览表(以批准或开办时间为序)

序号

专业代码

专 业 名 称

所属学院

学制

授予学位

批准或开办时间

1

080101

采矿工程

资环

四年

工学

1960

2

080103

矿物加工工程

资环

四年

工学

1960选矿

3

080305Y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电

四年

工学

1961矿机、冶机,1994设备

1995机电一体化

4

080602

自动化

机电

四年

工学

1971工业电气自动化

5

080201

冶金工程

材化

四年

工学

1971稀冶、有色

6

080202

金属材料工程

材化

四年

工学

1971压力加工

7

080901

测绘工程

建测

四年

工学

1977矿山测量

8

110104

工程管理

经管

四年

管理学

1986工业管理

9

081002

安全工程

资环

四年

工学

1986矿山通风与安全

10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机电

四年

工学

1989电气技术

11

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

四年

工学

1992计算机及应用

12

080203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材化

四年

工学

1994

13

080702

城市规划

建测

四年

工学

1994城镇建设

14

030101

法学

文法

四年

法学

1994经济法

15

0811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化

四年

工学

1995精细化工

16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四年

理学

1996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

17

110203

会计学

经管

四年

工学

1996会计,1997审计学

18

050201

英语

外语

四年

文学

1997

19

080703

土木工程

建测

四年

工学

1997

20

020104

金融学

经管

四年

经济学

1997投资经济

21

050408

艺术设计

文法

四年

文学

1999

22

080303

工业设计

文法

四年

文学/工学

1999

23

080603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

四年

工学

1999

24

081001

环境工程

资环

四年

工学

1999

25

110201

工商管理

经管

四年

管理学

1999

26

080705

给水排水工程

建测

四年

工学

2000

27

0304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文法

四年

法学/哲学

2000

28

070703

地理信息系统

建测

四年

理学/工学

2001

29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四年

理学

2001

30

080211W

稀土工程

材化

四年

工学

2002

31

0804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电

四年

工学

2002

32

110103

工业工程

机电

四年

工学/管理学

2002

33

110209W

电子商务

经管

四年

管理学

2002

34

040203

社会体育

理学

四年

教育学

2002

35

081801

生物工程

材化

四年

工学

2003

36

0712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理学

四年

理学

2003

37

0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外语

四年

经济学

2003

38

050303

广告学

文法

四年

文学

2003

39

080613W

网络工程

信息

四年

工学

2003

40

071302

材料化学

材化

四年

理学

2004

41

081202

交通工程

机电

四年

工学

2004

42

080604

通信工程

信息

四年

工学

2004

43

0707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建测

四年

理学

2005

44

08070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建测

四年

工学

2005

45

071301

材料物理

材化

四年

理学

2006

46

080623W

数字媒体艺术

文法

四年

工学

2006

47

07120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

四年

理学

2006

48

080611W

软件工程

信息

四年

工学

2006

49

080302

材料成型及控制

材化

四年

工学

2007

50

080606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机电

四年

工学

2007

51

050207

日语

外语

四年

文学

2007

注:本表未包括2007年教育部已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地质工程、对外汉语二个专业,下同。

2 按办学规模分类

学校规模

年均招生

/

专业招生

/专业

招生专业

备用专业

设置专业

新增专业

13544

3386

65

52

3

55

4

14000

3500

65

54

3

57

6

15000

3750

65

58

4

62

11

16000

4000

65

62

4

66

15

以本科规模每年递增67%为依据,备用专业按2007年招生专业的67%计算,主要考虑国家专业调整(合并)、学生就业形势等因素而设置的应变性储备或轮换招生专业。

2可见:我校目前的专业数量设置基本合理,与办学规模基本相称。

3 按批准或开办时间分类

批准/开办时间

1999年及以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专业数/

25

2

2

5

5

3

2

4

3

占比例/%

49.020

3.921

3.921

9.805

9.805

5.882

3.921

7.843

5.882

扩招前

至少有一届毕业生,占27.451%

尚无毕业生,占23.529%

4 按授予学位分类

学位类别

02经济学

03法学

04教育学

05文学

07理学

08工学

11管理学

专业数/

2

2

1

5

8

29

4

占比例/%

3.922

3.922

1.961

9.803

15.686

56.863

7.843

学生数/

604

462

216

1342

877

8479

1564

占比例/%

4.460

3.411

1.595

9.908

6.475

62.603

11.548

030401政治学与行政学,可授予法学和哲学学位,按法学统计

070703地理信息系统,可授予理学和工学学位,按理学统计

080303工业设计,可授予文学和工学学位,按文学统计

110103工业工程,可授予工学和管理学学位,按工学统计

3可见:我校目前学科门类主要是工学,学科数占56.8%,学生数占62.6%,理学和经管三个学科占27.5%,学生数占22.5%,文法教三个学科数占15.7%,学生数占14.9%

5 按学院分类

材化

机电

建测

经管

理学

外语

文法

信息

资环

专业数/

9

7

7

5

4

3

6

6

4

占比例/%

17.647

13.725

13.725

9.804

7.843

5.883

11.765

11.765

7.843

2、新增本科专业规划

今后几年,我校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要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本科专业结构,鼓励申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的专业。做强工科,发展理科,加强经管,建设特色文科;控制规模,适度发展,突出特色,加强建设。

6 我校今后拟新增本科专业参考目录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位授

予门类

二级学科

规划申报

硕、博点

040104

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理学

教育学

1、高等教育学

2、教育经济与管理

071403W

资源环境科学

理学

环境科学

人口、资源与

环境经济学

071702W

系统科学与工程

理学

系统科学

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

工学

能源动力

热能工程

080701

建筑学

工学

土建

110301

行政管理

管理学/法学

公共管理

020112W

网络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070302

应用化学

理学/工学

化学

化学工程

070401

生物科学

理学

生物科学

071202

微电子学

理学/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

110302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公共管理

110503W

信息资源管理

管理学

图书档案学

050255S

翻译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071205W

信息安全

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

071206W

信息科学技术

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

110202

市场营销

管理学

工商管理

110204

财务管理

管理学

工商管理

会计学

110205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

工商管理

070704w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理学

080206w

复合材料与工程

工学

080209w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080210w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工学

080308w

汽车服务工程

工学

080504w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工学

080616w

光电信息工程

工学

080621w

微电子制造工程

工学

080706w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工学

080708w

景观建筑设计

工学

080903w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工学

081003w

水质科学与技术

工学

081207w

物流工程

工学

110210w

物流管理

管理学

110308w

城市管理

管理学

注:W字母的专业是学校鼓励申报的目录外专业,希望各学院根据自身条件积极申报。

3、各学科、学院申报新设专业五个优先

1)学校已规划申报硕、博学科点专业优先;

2)就业趋势好、办学效益高专业优先;

3)能扩大学科覆盖面和非工科专业优先;

4)依托专业条件较好专业优先;

5)现有专业办得较好学院优先。

二、本科专业评估指标

我校本科专业评估分别按: 拟申报专业和筹备专业评估、 新专业评估、 老专业认证或评估三个层次进行。

拟申报专业:根据学校学科建设规划,拟在3年内申报设置的专业。

筹备专业:已批准设置但尚未招生的专业。

新专业:已开始招生和有三届(含三届)以内毕业生的专业,或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的专业。

老专业:已有五届及以上毕业生的专业。

(一)拟申请设置专业和筹备专业评估指标

各学院拟申报设置新专业,必须提前2年做出规划并上报教务处和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备案,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每年审核本年度申报新专业时对各学院提出的拟申报设置专业进行一次评估,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实验条件建设、专业特色建设、就业趋势预测、办学效益分析、学科结构分析等。若申请设立《目录》以外的专业,应对设立该专业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论证结果须经国家教育部审核认可。

师资队伍建设:拟申报专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有相应专业背景、进行过专业训练的中级职称以上的主干课程教师,即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名任课教师,重要的必修主干课不少于2名任课教师。对于暂时没有任课教师的课程应列出详细人才引进计划,注明引进人才的年度和引进情况。

教学条件建设:必须制订出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实习实践计划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列出专业主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授课教师名单。

实验条件建设: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实习条件,能得到相关专业实验室或实习单位的支撑。应列出详细的实验室建设(包括实验用房、仪器设备等)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计划,并证明在计划时间内一定能够实现。

专业特色建设:拟申报专业必须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且与学校总体办学特色相一致,以增强学科(群)优势、体现“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或者该专业能够扩大学校学科门类覆盖面,优化现有学科结构。

就业趋势预测:必须有详细的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对本专业在全国和省内布点情况和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清楚,毕业生有5年以上稳定的人才需求和良好的就业形势。

办学效益分析:拟申报专业必须有良好的招生或就业形势、合理的投入经费概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充分利用或挖掘学校已有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

(二)新专业评估指标

新专业评估每二年进行一次,即招生后第二年(第一轮评估)、第四年(已有首届毕业生,第二轮评估)、第六年(已有三届毕业生,第三轮评估)。

1、第一轮评估

新专业的第一轮(招生后第二年)评估以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为主要内容,并检查申报书提出的各项指标(要求)的落实情况。

师资队伍:师资总量必须达到申报书设定的人数和职称要求,即每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配备具有讲师职称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专业必修课程至少配备具有讲师职称以上的专任教师1,且教师授课质量优良率不低于80%,更没有不合格现象。师资队伍是本次新专业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建设:主要评估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建设等内容。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已见成效,能满足学生实验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并有一定数量的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

2、第二轮评估

新专业的第二轮(招生后第四年,首届学生毕业)评估按照学校新专业评估指标(见表7)进行。

7 新设本科专业评估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专业规划、定位

与培养方案

1.1 专业规划、定位与建设

*1.2 人才培养方案

2、师资队伍

*2.1 师资结构

*2.2 主讲教师

*2.3 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与政策

*2.4 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

3、教学条件

3.1 专业建设经费投入

*3.2 课程建设

*3.3 实践教学设施

3.4 教材图书资料

4、教学改革与建设

4.1 教学改革

4.2 课堂教学

*4.3 实践教学

4.4 学业考核

5、教学管理

5.1 组织领导

5.2 教学文件与管理制度

*5.3 质量控制

5.4 教学信息反馈情况

6、人才培养质量

和社会声誉

*6.1 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6.2 水平测试

6.3 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6.4 教学满意率

7、毕业生就业

7.1 就业市场

7.2 就业率

8、特色项目

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的、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优于其他专业的独特风貌,特色项目应当是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并得到公认。

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

注:(1)本评估体系二级指标24项,外加特色1个项目,其中带星号*的重要指标10项,一般指标14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ABCD四级,详见附表;

2)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标准如下:

优秀:A18C4(其中重要指标A8C1),D=0

良好:A+B16(其中重要指标A7D=0),D1

合格:D3,其中重要指标D1

不合格:低于合格标准。

3、第三轮评估

新专业的第三轮(招生后第六年)评估主要根据第二轮评估中的弱项进行专项检查,并对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建设中最主要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有关教学条件建设进行再评估。

(三)老专业认证或评估指标

老专业认证或评估每四年进行一次。若在认证期内进行了国家特色或省级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等评估且合格,则不再评估。

认证/评估方式有指定和抽查二种。指定专业包括国家教育部指定需在当年或第二年进行评估的专业、国家特色或省级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等评估不合格的专业、学校指定的专业;抽查专业由学校根据各专业办学质量决定。

凡教育部已成立相应教育指导委员会且已设立相应专业认证标准的专业,均按教育部相应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认证标准进行认证,学校不再自行设立评估指标进行评估。

教育部未成立相应教育指导委员会或虽已成立教育指导委员会但尚未设立专业认证标准的专业,将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实验条件、教改成效、教学质量和质量保证、学生就业等方面,参照相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设立的认证标准进行全面论证。或请相关专业教师参照相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设立的认证标准提出较为合理的自行评估指标,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务处通过后,按自行评估指标进行评估。

附表 江西理工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讨论稿)

等级标准(三级指标)

A级标准

C级标准

1.

专业规划、定位、培养方案

1.1

专业规划、定位与建设

专业方向明确,专业定位合理,专业建设规划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适应对外开放、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有专业建设规划,但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够强。

*1.2

人才培养方案

整个培养方案体现科学性和可行性,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质量意识强,符合学校定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方案较为科学,注重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有一定的质量意识。

2.

师资队伍

*2.1

师资结构

师资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50%,有一定数量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具有教授职务,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

师资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30%40%

*2.2

主讲教师

符合岗位资格(指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的教师≥95%

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85%90%

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内均曾为本科生授课。

55岁(含)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95%以上为本科生授课。

*2.3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有系统的科学规划和配套政策,尤其在年青教师培养方面措施得力,坚持青年教师助课、听课制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落实好。

有规划和政策,注重青年教师培养。

*2.4

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

近三年该专业出版专著或省级及以上统编教材多部,人均发表论文3篇以上,或有推广应用、转让价值且效益高的成果。

近三年该专业有专著或省级及以上统编教材出版,人均发表论文1.5-2篇,或有推广应用、转让价值的成果。

有明确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有详细的教研活动纪录,明确的教研活动议题。

有明确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定期组织教研活动。

积极从事教学研究,教师参加校级及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参与率80%以上。

积极从事教学研究,教师参加校级及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参与率为60-70%

专业教师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类奖励1项以上。

专业教师获校级及以上教学类奖励1项以上。

3.

教学条件

3.1

专业建设经费投入

专业建设经费全部投入到专业建设中,且使用科学合理,专项经费项目申报中标率高并保质保量完成。

专业建设经费能投入到专业建设中,且使用合理,能够争取到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并按期完成。

*3.2

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大纲完备,课程体系完整,设置合理,教学内容适时革新,效果显著。

课程体系完整,设置基本合理,教学内容革新效果比较明显。

有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规划,专业必修课中已建成校级优质重点课程比例≥20%

有课程建设规划,必修课中已建成校级优质、重点课程比例为10-15%

*3.3

实践教学设施

1、实验室的数量、生均面积、仪器设备能满足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的要求,自制开发仪器设备多,使用效果好。

2、建立了必须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训效果好。

1、实验室的数量、仪器设备能基本满足教学的要求,能自制开发仪器设备,使用效果较好。

2、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效果尚可。

3.4

教材图书资料

1、必修课使用面向21世纪教材、“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和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90%;自编教材或讲义内容的改革力度大,使用效果好。

2、专业图书资料丰富,资料室面积满足教学需要,师生使用效果好。

1、必修课使用面向21世纪教材、“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和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70%;自编教材或讲义基本符合教学要求,使用效果尚好。

2、专业图书资料较好,基本满足师生需要。

4.

教学改革与建设

4.1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总体思路、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执行良好,成效显著。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思路、计划和措施,有一定成效。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重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授课比例不低于20%,成效显著。

注意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现代教学技术有一定使用面,多媒体授课比例不低于10%

4.2

课堂教学

严格按教学计划安排课堂教学,教学秩序良好,学生到课率达95%以上。

按照教学计划安排课堂教学,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到课率在80-90%

*4.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体系的设计科学合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教学满足大纲要求;实验开出率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大于50%。实习教学计划性强,过程管理严格;实验室开放情况良好。

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体系的设计合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教学基本满足大纲要求;实验开出率达90%,有一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习教学计划性较强,过程管理较严格;实验室开放情况较好。

4.4

学业考核

专业主干课30%以上实行教考分离,实行集体阅卷,命题、考试管理、试卷管理严格规范,形成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研究机制。

专业主干课15-20%实行考教分离、集体阅卷,命题、考试管理、试卷管理较为严格规范。

5.

教学管理

5.1

组织领导

学院领导重视教学工作,定期研究教学工作,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学院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研究教学工作。

5.2

教学文件与管理制度

教学文件完备,制度健全,教学档案完整,执行严格,管理手段先进。

教学规章制度基本健全,教学档案完整。

*5.3

质量控制

建立了科学、完善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有效,成效显著。

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初步形成,执行较好。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明确,执行良好,监控到位,纠正及时,对保证教学质量起作用。

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能对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5.4

教学信息反馈情况

经常组织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组织召开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座谈会,研讨教学问题,渠道畅通,成效显著。

组织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召开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座谈会,研讨教学问题,渠道较畅通。

6.

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

*6.1

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技能,毕业设计(论文)结合实际,达到和反映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参加各项活动获奖比例高,质量好。

基本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技能,毕业设计(论文)结合实际,基本达到和反映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参加各项活动获奖比例较高,质量较好。

6.2

水平测试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水平考试首次通过率80%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水平考试累计通过率60-70%

非外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首次通过率≥50%;外语专业外语考试首次通过率≥50%

非外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首次通过率30-40%;外语专业外语考试首次通过率30-40%

6.3

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社会用人单位对近三年毕业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评价高,优良率≥80%

社会用人单位对近三年毕业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反映较好,优良率≥60%

6.4

教学满意率

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率在90%以上。

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率在70-80%

7.

毕业生就业

7.1

就业市场

每年开展本专业就业市场的预测分析及调查工作,形成调研报告,质量高。

每年开展本专业就业市场预测分析及调查工作,形成调研报告,质量较高。

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就业基地每年接受毕业生占该专业生数量的20%

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就业基地每年接受毕业生占该专业生数量的10%

就业需求岗位数大于毕业生人数。

就业需求岗位数达到毕业生人数的60%

7.2

就业率

初次就业率达到80%

初次就业率达到60%

每年就业率达到90%

每年就业率达到70%

考研率达到15%

考研率达到5%

8.

特色项目

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的、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优于其他专业的独特风貌,特色项目应当是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并得到公认。

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

学校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邮编:341000  
联系电话:0797-8312300
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