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法学院2023年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编辑:教务科 时间:2023-08-01 点击数:

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融入高校劳动教育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023年初,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强调,要“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这是高校法学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推进劳动实践育人的有力之举。本案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结合“红色传承”的精神要义、“法学”的人才特点和“劳动教育工作”的实践要求,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目标与工作思路

案例从坚守一个“红色初心”、以“赛教+研学”为两翼、融合“供给+实施+测评”三个机制、聚焦“学、悟、行、信”四步方法,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育人工作的始终,通过“进平台、进项目、进团队”“课程教、课外训、竞赛创”实现劳动教育走深走实,注重红色法治育人资源的有效供给、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育人实效的有效测评。相关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已经坚持开展了八年,先后直接影响了1840余名学生,覆盖8000余人次,在传承红色法治基因、传播红色法治文化、培养红色法治人才、赋能赣南法治建设上做出了较大贡献,受到了省级领导、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也收获了地方司法部门、律所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中国青年报、新华网等央媒也多次进行报道,具有较好地推广宣传和借鉴价值。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立足专业、联动发力,让价值引领“有抓手”。常态化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优秀主题团日评比”“红色法治故事演讲”等活动,开设红色图书阅览室、红色法治研习室,举办“红色+法治”系列活动和比赛,赛教相结合求“真”;组建红色法治科研团队,开展“苏区法治”论坛、“法治策论”征文、“红色法治及其当代启示”课题研究等科研活动,研学相融合走“实”;发挥实习单位“第二阵地”作用,开发“老师傅+大学生”人民调解等十余个实践项目,联动校内外育“人”。

(二)把握需求、构建机制,让思政育人“有融合”。构建红色法治资源有效供给机制,在校内建成了“中央苏区法制建设展览馆”,已开放接受10余所省内外高校、20多个地方司法部门2000余人次来参观学习。构建红色法治教育有效实施机制,组建人民调解红色法治志愿服务团队,组织开展红色研学、立法调研、法律援助等红色实践活动;构建红色法治育人有效测评机制,以“辅导员、班主任、双导师、三联系领导”为评价主体,把“德育答辩、综合素质测评、法治实践活动测评、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作为评价的四个环节,建立起“四元四环”人才评价体系。

(三)知行合一、搭建平台,让人才培养“有聚焦”。以“时间轴”构建“听、说、读、写、思、辩”的“链式”专业素质拓展平台,通过课堂学、场景学、案例学、宣讲学等方式,激发“学”的内在动力,练就“悟”的本领。发挥校外实习实践单位“红色法治人才育成第二阵地”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好将法律问题处理与红色基因传承的结合问题,锤炼“行”的能力;以红色法治实践小结、学习日志等为抓手,通过德育答辩、毕业实习等促进红色法治教育入脑入心入行,促进学生养成“信”的自觉。

三、工作成效

(一)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有成果

涌现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全省活力团支部等先进集体;红色法治志愿服务队20余年来,年均服务2000余人次,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学生红色法治作品两次获得江西省“红色走读”一等奖;制作《听大学生讲红色法治故事》栏目浏览量过万;学生在苏区法治论坛等各类征文中发表红色法治论文百余篇;建成的中央苏区法制建设展览馆成为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接受校内外各界人士超5000人次参观学习;师生研习平台“中央苏区法制研究基地”获批为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二)传播红色法治文化有贡献

成立了红色法治文化宣讲团等宣讲队伍,通过漫画说法、快板说法等形式深入社区、学校、乡镇、企业等地,在校内外开展了红色法治宣传教育等活动8000余场,惠及10万余人次,累计派发普法资料7万余份,将法治种子播散到赣南大地;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23年来,无偿帮助群众解决纠纷2000余起,编写《“老师傅”调解八法》一书,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民调解工作经验;师生共同撰写的多篇红色法治资政建议获省级领导正面批示。

(三)培养红色法治人才有信心

中国青年报、新华网等央媒多次报道了我校将红色基因传承、法科人才培养和专业劳动实践相融合的经验做法。时任江西省委政法委书记尹建业高度重视我校红色法治基因传承和红色法治教育,先后两次亲临指导,对我校依托中央苏区法治资源培育法科人才给予了充分肯定;江西省法学会会长刘铁流多次来校考察调研红色法治育人工作,充分肯定了“红色法科人才培养”做法;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其江、河南省法学会会长刘满仓等领导来校调研红色法治育人。

(四)赋能赣南法治建设有动力

把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融入劳动教育实践的做法,有效带动了本地红色法治教育和红色法治基因传承工作,得到了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同志肯定性批示;与赣州市政法委、信访局等部门联合开展红色法治基因研究和红色法治培训;师生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客家矛盾客家调”“老师傅调解等实践项目和地方立法、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为区域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四、经验启示

(一)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融入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根本在加强党的领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创立革命政权,建设人民的法治,这是总结革命根据地法治建设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在长期革命实践斗争中孕育的红色法治基因。将红色法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劳动教育实践内容,师生共同着力提升政治素质,校内校外共同构筑红色法治育人环境,铸牢人才底色,培养“德法兼修”“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二)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融入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前提在做实结合文章。本案例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色法治教育模式中,通过教学团队的组建,辅以由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等构成的课程模块的加持,满足了红色法治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了红色法治教育信息化进程,拓展了红色法治教育空间,打破传统红色法治教育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局限,创建协同育人环境,建立校地合作工作机制,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红色法治教育生态,增强教育合力。

(三)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融入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关键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本案例倒逼教师重视红色法治教育在法科生培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会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就会积极地寻找让学生更易接受并感兴趣的方式,促进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革新、在劳动教育工作中的用心,增大了红色基因教育比重,为大学生赓续红色基因奠定了教育基础。同时,也促进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也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

(四)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融入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基础在激发学生主动性。本案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法治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律在定纷止争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在实现公平正义中所展现的巨大魅力。促成大学生用法律视角看待问题、法律思维分析问题、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促使法治成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行事态度和生活理念,真正实现最终的育人效果。

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融入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红色法治+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


“红色法治+劳动教育”的学习资源

“红色法治+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


“红色法治+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

“红色法治+劳动教育”的社会影响





学校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邮编:341000  
联系电话:0797-8312300
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